形态描述
形态 (依据海南标本。)
成鸟 两性相似。上体黑褐色,翅、尾及头顶稍暗,背部羽毛隐具灰白色,腰羽浅灰褐色,形成一道淡色腰斑。下体灰褐色。
虹膜暗褐;嘴细弱,向下弯曲,为黑色;跗蹠裸露,为紫红色(剥制后成鸟为褐色)。
量衡度(mm,g)(注:见图1)
成鸟 两性相似。上体黑褐色,翅、尾及头顶稍暗,背部羽毛隐具灰白色,腰羽浅灰褐色,形成一道淡色腰斑。下体灰褐色。
虹膜暗褐;嘴细弱,向下弯曲,为黑色;跗蹠裸露,为紫红色(剥制后成鸟为褐色)。
量衡度(mm,g)(注:见图1)
鉴别特征
鉴别特征 上体黑褐色,腰部有一淡色腰斑;下体灰褐色。
大小
量衡度(mm,g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1♂ 14 120 5 106 55 9
1♀ 13 120 5 108 50 9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1♂ 14 120 5 106 55 9
1♀ 13 120 5 108 50 9
生境信息
生态 它们终日过着飞翔的生活,几乎很少休息,沿着海岸、岛屿飞行捕食飞虫。飞行姿态不像家燕那样作急剧的转折,这是因为它们的尾羽不呈叉状的缘故。繁殖期在4—6月。作半透明塑胶碟状巢于崖隙或岩洞中,每窝产卵两枚。
经济意义
经济意义 本来数量已经稀少,由于历年采窝,此鸟已近灭绝。
分类讨论
引证信息
Hirundo fuciphaga Thunberg,1818,Kongl.Ver.-Akad.nya Handl.83:153(Ja-va,Indonesia).